苦心钻研十余载,GP73蛋白参与肝癌机制研究成果在业界权威杂志发表!
近期,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检验科杨晓莉团队与军事医学科学院钟辉团队等联合,在肝病业界权威杂志《HEPATOLOGY》和《Nature Communications》连续发表两篇文章,通过十余年的研究,阐明了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与脂代谢关键分子相互作用的机制和参与肝癌发生的机理,从根本上明确了GP73蛋白是一种Rab GTP酶激活蛋白,揭示了其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
自2000年由kladney教授第一次宣布发现GP73可能作为一种肝脏疾病诊断标志物以来,GP73便成了国内外肝病界的学术热点。
早诊断早治疗是提升肿瘤患者治愈率最有效的手段,相对超声、CT等物理检查,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的筛查是最经济的。20世纪60年代发现的甲胎蛋白(AFP)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肝癌监测的血清标志物,但有60%的肝癌患者AFP阴性。2000年,Kladney教授首次发现GP73在肝病患者中升高,2010年,肝脏疾病权威杂志《HEPATOLOGY》确立了GP73是肝癌标志物。
▲2000—2009年国内外GP73研究的成果
2011年,第三医学中心检验科杨晓莉团队与军事医学科学院钟辉团队、热景生物紧密合作,逐步联合广西医科大学,解放军总医院第二、第五医学中心,组建了“临床-基础-临床”的新型合作模式。历经十余年,团队深耕GP73的病理生理意义研究,自2017年以来陆续发表5篇SCI论文,并在临床研究上联合放射诊断科穆学涛副主任、健康医学科邓笑伟主任等共同完成了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招募和临床研究,从临床证实了实验室研究成果,完成平战两用研究。截至目前,团队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培养研究生10余名。
▲2010—2021年国内外GP73研究成果
红色方框内容为本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