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军服务进行时】从“卡顿”到“流畅”,见证人民军医的使命担当!
=开栏的话=
军队医院因战而生、保障打赢。作为军队医院的排头兵,解放军总医院党委坚决贯彻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决策部署,认真落实联勤保障部队党委指示要求,紧紧锚定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坚持旗帜引领,聚力卫勤备战,勇于开拓创新,扎实推进为军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从今天起,我们推出《为军服务进行时》专栏,全方面、多维度报道总医院各单位开展为军服务工作的经验做法和感人故事,欢迎投稿和关注。
全力救治热射病后共济失调战士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医学部通过小脑齿状核电刺激手术,治愈一名罕见的热射病后继发性共济失调的战士。
多年前,战士小文在训练中突发热射病昏迷,经过漫长的康复治疗,逐步恢复意识、语言及行走功能,但遗留明显的共济失调。走路不稳、容易摔倒、语言不流畅,生活基本不能治理,给家庭带来巨大的阴影和负担。
神经外科医学部赵虎林副主任医师接诊后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和评估。发现患者小脑萎缩明显,共济失调评分显著下降。在跟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尝试用最先进的技术——脑深部电刺激(DBS,俗称“脑起搏器”)手术来改善小文的症状。
▲张剑宁主任术后看望伤病员
制定手术方案 精心抚慰患者
医学部张剑宁主任查房后,认为神经调控是目前功能神经外科领域的前沿技术,尤其对于运动障碍性疾病和癫痫效果显著。虽然小脑齿状核电刺激目前国际上报道不多,但技术成熟,手术微创且风险较小,患者获益空间大。张主任建议在保证相对安全的前提下积极行脑深部电刺激治疗。
▲术中核磁验证大脑中电极的植入精度达到“十环”
(箭头所指为植入脑内之电极)
主诊组为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术前评估和检查,最终确定了电刺激的靶点为小脑齿状核+齿状核-红核-丘脑束。术前,赵虎林副主任医师利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和手术软件,确定靶点坐标,精准设计手术路径,在避开血管和重要神经结构的前提下,“串糖葫芦”一样,绘出保障手术安全有效的穿刺路径。
手术在机器人辅助引导下进行,患者全麻采用俯卧位,麻醉医生和手术护士密切配合,最终电极以“十环”的成绩准确植入预定位置。
▲术中
术后1周,患者脑刺激器开机测试,发病13年终于让他有了病情改善的希望,但又由于这种治疗方式国际上报道不多,效果能否理想又让他很是忐忑。赵虎林副主任医师耐心讲解让患者了解到电刺激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调控的过程,并详细讲解了电刺激齿状核的起效原理;刘美静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安慰小文要积极乐观、充满希望。在患者积极配合下,主管医师刘爱军、主治医师党圆圆为患者进行了为期3天的不同刺激参数的调试观察,有效刺激靶点最终被确定。脑起搏器开机后,随着走路症状的有效缓解和语言“卡顿”的改善,患者心情一下子变得激动起来,惊叹道:“动作都变得‘润滑’起来。”看到患者的进步,全体医护人员也万分喜悦。正如预期,在半年后的随访中,脑深部电刺激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作用持续有效并逐步提高。
▲患者术前
▲患者术后半年
▲医学部领导检查为军服务工作
医者仁心 倾心为兵
回顾整个救治过程,充分体现人民军医姓军为兵、保障打赢的服务宗旨和迎难而上、敢于挑战的担当精神。神经外科医学部自成立以来,非常重视为军服务工作,经常深入科室检查指导为军服务落实情况,走进病房慰问军人军属,让为军服务既有举措、更有温度,同时瞄准国际一流,积极开拓创新,用最先进的技术服务官兵,以扎实的理论素养和过硬的能力水平坚实守护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