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中心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靠前指挥,机关四部通力配合、密切协作、下沉一线,医学部和科室主任、政治协理员和护士长从各自分管业务工作出发,及时掌握人员思想和心理状况,了解收集反映科室一线的真实情况和矛盾困难,全力以赴做好思想政治、防护用品、设备设施、消毒消杀等各项工作。
哪里有艰险,哪里就有党员冲锋在前。“我是党员我先上”“我们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发扬‘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拼劲”......一份份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表达了三中心人把责任扛在肩上、用行动诠释担当的铮铮誓言。
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中心抽组科室精干力量,科学调整科室布局,组建多学科联合会诊专家团队,营造温馨诊治环境,开设“阳光病区”,专区收治危重症新冠阳性感染者。同时,加大调整人员力量,组织全科医学科、老年医学科、耳鼻喉头颈外科和消化内科等科室全力收容。
急诊医学科作为救治患者的“前沿阵地”“尖刀部队”,面对巨大的收治压力,他们站排头、当先锋。“科室工作量骤然提升到平时的5倍,每天抽血都有上百个,最忙的时候,抢救间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急诊医学科护士长孙莹说。
“抢救间28名本科室护士、20名支援护士、14名医生,24小时不间断地救治患者,因为患者需要咱们。”急诊医学科主任陈威说。
灯光长明,步伐紧张,监护仪的声音不曾间断。疫情防控新形势下,重症医学科一刻也未曾停止与死神的“正面交锋”。
自收治新冠阳性患者以来,重症医学科杨钧主任非常重视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问题,但他自己却时常处在危险的环境中。“杨主任冒着暴露在严重气溶胶环境下的风险独自为每位病人听诊,亲自操作气管插管,这都是为了保护科里其他医生。”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沈志奇说。“为了病人,我们不怕新冠,也不畏惧感染,但为了确保抗疫任务顺利完成,需要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点,我们倒下了,病人怎么办?”杨钧主任语气坚定而有力。
“有患者心跳骤停、血氧含量低,急需重症医学科医生会诊……”医护人员话音未落,杨钧主任已带队出发,前去救治患者。
随着抗疫重心从“防”到“治”的转变,派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为疫情的“风暴中心”。
疫情最严重的那些天,许多医护人员也被感染,被科室医护人员称作“夜班女神”的王平副主任医师,便亲自顶上去,白天忙碌一天,晚上再继续值夜班,连续工作在中心的急诊病房、神经内科病房、呼吸与危重症病房。
疫情期间,一位需要插胃管治疗的患者非常抵触,王平不墨守成规,一病一策进行治疗。“结合她的病情,可以适当吃点东西,不是非得插管,这样更有利于身体恢复。”王平果断下医嘱、勇于担责任。果然,患者病情持续好转。
像王平这样默默坚守与无私付出的医护人员,在派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还有很多很多……这是“呼吸人”的战场,更是“呼吸人”的责任,他们誓与患者同呼吸、共进退,携手前行迎接抗疫胜利的春天……